“青山绿水,天寿寄情,致敬生命,融于自然……”昨天上午,昌平区“公益节地生态集体安葬仪式”在北京天寿陵园举行,8位逝者在天寿陵园以自然葬的形式长眠于地下。这也是首批在昌平区实行自然葬的逝者。目前,昌平区已经在天寿陵园、佛山陵园、凤凰山陵园开展了骨灰自然葬试点,全区采用自然葬、树葬、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的逝者已经超过了四千名。
所谓自然葬,就是将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坛内,表面不设墓碑、不留硬质墓体的一种墓葬形式,逝者骨灰将与自然融为一体。昨天上午9点30分,天寿陵园的怀仁阁内哀乐回荡,在礼仪人员的带领下,8位逝者的家属捧着亲人的骨灰慢慢步入大厅,逐个将骨灰坛放置在大厅前侧的祭台上。伴着烛光、鲜花和哀乐,人们陷入了对亲人的缅怀中。追思仪式结束后,逝者的骨灰被请到了“和煦园”公益生态葬墓区内。这里是一片新开辟的草坪,大约500余平方米,草坪前侧,立着三块一人高的石碑,上面一一镌刻着逝者的名字。
安放骨灰坛的墓穴已经准备完毕,家属为墓穴底部撒上了新鲜的花瓣。随后,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,家属将手中的骨灰坛依次放入土中,并用各自的方式向逝者做最后的告别。献花、填土、覆上草皮,逝者入土为安。骨灰被盛放在纯天然矿物土制成的可降解骨灰坛中,过一段时间,骨灰就与大地融为一体。 逝者家属金先生告诉记者,昨日安葬的是自己的父母,原来安葬在其他陵园,但由于墓地到期了没有续租,便将二老的骨灰迁移到了这里,希望以自然葬的形式让老人回归自然。“没有必要立碑,人来于自然,又回归自然,这是万物循环的过程。”
据天寿陵园设计师杨文静介绍,这片500余平方米的自然葬草坪首期可安放骨灰1600余份,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安葬。家属祭奠可以向陵园的网上纪念馆提供逝者的照片等信息,大约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制作完成逝者的祭奠平台,家属便可以远程祭扫。
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孟庆宝表示,目前昌平区6家经营性墓地和7家公益性墓地都已经开辟了节地生态安葬区,可为老百姓提供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、自然葬、立体格位存放等多种安葬服务,已有4000余份骨灰采用了生态节地安葬。其中,昌平区的天寿陵园、凤凰山陵园、佛山陵园这三家陵园开设了自然葬区。昨日在天寿陵园入土的8位逝者属于昌平区内首批采取自然葬形式的逝者。根据相关政策,对于选择自然葬的逝者,可免费享受基本殡仪服务,此外,每份骨灰由政府向相应的陵园补贴4000元用于支付服务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