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临近,返乡祭扫、缅怀先人时,如何既尊重传统文化,又满足移风易俗、保护环境的治理需求,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话题。
改变陈规陋习,保护生态环境,倡导绿色健康生活,是从良好本意出发的治理措施,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促进和保障,为的是让老百姓受益。正如针对传统祭扫方式问题,许多人也都不想看到“浓烟漫漫、火光熊熊、灰堆遍布”的场景,希望有既能被群众接受,又符时代新风。想要保护环境,改变陋习,首先就要改进基础设施建设,形成浓厚的殡葬文化氛围。
一是充分发挥建筑设施的功能作用。告别厅必须宽敞明亮,庄严肃穆化妆室必须典雅清洁,空间较大,并带有良好的排尘消毒设备火化间有足够的操作面积,且排烟通风设施必备骨灰寄存室采光充足, 无尘通风业务室要为丧主提供宽敞的空间,并便于进行商品经销活动。同时, 整体环境要幽雅,有足够的宣传殡葬工作栏,建筑外观应具有鲜明的殡仪特色。
二是搞好景观设置。理想中的殡仪馆,应该是亭台楼阁、雕廊池榭、雕塑小品, 触目皆是,楹联诗画到处可见,既有中心景点,又有陪衬和点缀,动有流水静有山,玲珑剔透有空间,造成园中园,景中景,使丧主一进殡仪馆就可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与痛苦,激发他们热爱人生。
三是搞好美化绿化。从美学的角度,作为殡仪馆应是苍松翠柏环绕,繁花似锦,绿树高低搭配,绿色层次分明,错落有致,营造成自然层林的空间感。花坛要平坛与立体坛相应配合,鲜花颜色也要同各区域内容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,殡仪区要以鲜艳为主,让悲痛的人群感到生命的可贵,努力工作。骨灰寄存区要以清雅为主,种植蓝白紫黄花,带有浓郁的静谧宁神的气氛。雕塑小品多以美好新生为题材,看去有强烈的生命力。可以说,优美的环境是丧属的第一需要,它能通过耳濡目染来调节丧属的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