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火葬习俗渊源流长,最早关于火葬的记载,源于《墨子·节葬》篇:“秦之西义渠国者,其亲戚死,聚柴薪而焚之”。火葬后骨灰如何处理,书上没有记载,接下来昌平公墓网小编给大家谈一下,中国火葬习俗的起源。

我们从宁县城南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,中国的火葬习俗始于宁县而非当时的国都洛阳。一农户修庄园时,挖出许多大小不等的陶罐,罐内装的都是半罐的骨灰。昌平公墓网小编史料中获悉,当时出土的陶罐排列有序,很像当今“神主厅”牌位的样子,或许这便是周代以前义渠戎族的火葬俗了。

《墨子》是墨家鼻祖墨翟的门徒按老师遗愿编纂的,其内容多为墨霍的论说与言行。而墨霍的生平及人生经历,足以证明他到过许多地方,自然也就有可能来过宁县。

墨霍去世后的第199年,东周被秦国所灭。而在战国时期《墨子》以一书已经有了册本。东汉时期的班固编著《艺文志》时,将其录入目录。据史载:义渠国都,原在宁县西北部地带。周平王(前770—前327年)东迁后。移入宁县,在公刘邑(今庙咀坪)原址上“筑城以自守”。

公元前272年,秦昭王母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于甘泉,秦昭王接着起兵灭了义渠国。止此,宁县已被义渠戎族统治达数百余年。义渠国被灭后,又在宁县设立过义渠县制。从义渠国建都和出土实物,昌平公墓网小编据史料推理,“火葬”之俗始于宁县地区而非当时的国都洛阳。